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趋频繁,两岸经济、商贸、资讯、文化等领域的互动也更加热火朝天。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犯罪活动也趁虚而入,日益增多,其中以各种新鲜手法和科技手段为幌子的诈骗行为尤为突出,成为社会一大公害。近日,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台湾通缉犯在大陆以代理劳务输出为诱饵的大型诈骗案件,受害者涉及多个省份,人数达100多人,金额200多万元。这起案件再次向社会大众敲响了警钟:在天花乱坠的“出国务工”信息面前,一定要擦亮眼、戒贪心。
① “带头大哥”人间蒸发曝出惊天骗局
2011年3月,厦门四海商务信息咨询公司的法人代表阿逸一直忙碌而兴奋着,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于2010年底刚成立的公司虽然经营着与营业范围不相符的外出劳务代理,但在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里,报名客户已经突破了100人,公司因此取得的经营业绩将达到200多万元。刚刚跨过试运行期就实现了“开门红”,与其他中小公司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相比,四海公司的战绩令阿逸和同伴深受鼓舞。
阿逸心里明白,公司拥有这样的成就,除了兢兢业业的工作团队和委托的职业中介公司努力打拼外,最大的功劳还得归功于把自己引上这条路的台湾大哥郑光正——这位半年前认识的台湾商人不仅帮自己成立了四海咨询公司,而且担起了公司经营管理的重任,时间不长便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在阿逸和一帮合作伙伴的心目中,郑光正就是助力他们发财的“带头大哥”,因此,身为四海公司法人代表的阿逸对郑光正一向言听计从。
2011年春节后,郑光正频传“喜讯”。3月中旬,他向大家宣布要去正在运作的劳务输出项目目的地——萨尔瓦多办签证了,阿逸和公司员工都很开心,加班加点把已经报名的117名工人的护照和资料收齐交给了郑光正,期望着他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4月初,回到公司的郑光正再次发布喜讯,将预订这百余位工人由广东赴萨尔瓦多的机票,准备出国了。四海公司便开始向117名工人收取机票款和出国所需款项,并通知他们将在5月初出发。4月16日,四海公司收到了“航空公司”发来的“机票行程确认函”,同时收到了外文的“签证”电子版,阿逸迅速将电子邮件打印出来并寄给报名者。怀揣出国发财梦想的工人们拿到“行程安排”和“出国签证”后喜出望外,深信不疑,纷纷把规定钱款打到了中介公司和四海公司的账户,有的直接去交现金。几天时间,四海公司就已收到款项210万元。一切似乎都在既定的程序中有条不紊地推进。
2011年4月17日,整个四海公司忙得不亦乐乎,大家把190多万元的巨款在验钞机上认真地查验之后,把钱装了整整一大纸箱,其余的20万元则存在了阿逸的银行卡上。
第二天清晨,郑光正要来阿逸的银行卡,开着大奔要去广东,临行前他告诉阿逸:“我今天就去广东航空公司付款了,你们在家里等我的好消息,航空公司一出票我就通知你。”
4月19日上午,正在等待中的阿逸接到了郑光正从广东打来的电话:“你赶快来广州,你银行卡里的钱要用你的身份证取出来,我要付机票钱了!”大哥在电话里匆匆催促,心领神会的阿逸马上订了飞广州的航班。
到广州之后,阿逸给郑光正打电话,手机却一直处于关机状态,联系了所有认识郑光正的人都不知其去向。一阵不祥之感涌上阿逸心头:郑光正是不是被劫持了?还是事情遇到了麻烦?他的心悬到了嗓子眼。他打电话回公司,让人查看纸箱里的钱款,一个晴天霹雳将他当场击晕——所有钱款都已不翼而飞!如梦初醒的阿逸仿佛被五雷轰顶,发财的美梦顿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破灭了。
在厦门的公司股东试着往郑光正留下的所谓萨尔瓦多工厂的邮箱发送邮件,但都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复。与此同时,公司收到了一个包裹,大家以为是办理好的工人证件,打开后竟然是两沓厚厚的打印纸!
遭遇突变,整个四海公司炸开了锅,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报警,一个精心伪装的诈骗谜局终于暴露在阳光之下。
② 处心积虑诱骗小弟开设“皮包公司”
本来踌躇满志要开创一片天地的阿逸从云端跌落到了谷底,他万万没有想到郑光正这个自己视为大哥的“企业家”居然是个精心伪装的骗子。他们究竟是如何结识交往,又是如何成为合作伙伴的呢?事情还要从一次偶然的聚会讲起。
2008年,刚刚大专毕业的小伙子阿逸从广西来到厦门谋求发展。经人介绍,喜欢体育运动的阿逸到一家学校做起了棒球教练。阿逸对这份工作虽然喜欢,但是每月只有2000多元的工资与厦门的消费水平相形见绌,看着日趋上涨的房价,阿逸只能望楼兴叹,现实压力让他不得不去寻求其他生财之道。
经常参加棒球比赛的阿逸在一场赛事中,偶然认识了来自台湾的商人林嘉。林嘉多年前来到大陆发展,两人结识时,林嘉在厦门经营着进口台湾水果的生意。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阿逸与林嘉经常一起切磋球技,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看到头脑灵活又身强力壮的阿逸生活拮据,身为大哥的林嘉便帮他在台湾水果批发市场找了一份兼职工作。不久,为方便阿逸就近到水果市场打工,林嘉又让阿逸搬到自己的住处一起居住。得到林嘉接济的阿逸心存感激,对这位台湾大哥很是敬重。
2010年秋,林嘉赴东莞洽谈业务,在酒席上居然邂逅了多年未见面的台湾老乡郑光正。这些年两人都在外东奔西走,已经多年没有联系,久别重逢使他们异常兴奋,倍感亲切。交谈中,林嘉得知郑光正在从事帮外国企业在大陆招工的生意,郑光正告诉他:“现在大陆开放程度很大,又有很多的剩余劳动力,许多人都愿意到国外赚钱,与国内相比又轻松又赚得多,所以做劳务输出代理这行很赚钱!”
一番觥筹交错之后,说得越来越投机的郑光正向林嘉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帮忙开拓市场,一起参与劳务输出生意。虽然久未谋面,出于之前的交情再加上郑光正的盛情邀约,林嘉便打消了疑虑,同意与老同学合作赚钱。回到厦门后,林嘉把与郑光正合作的想法告诉了阿逸,听说此项目能快速赚钱,阿逸也跃跃欲试。
2010年10月,郑光正飞到了厦门,郑重其事地和林嘉洽谈合作事宜,阿逸作为林嘉的小弟也参加了他俩的会商。郑光正详细阐述了从事对外劳务输出的市场价值,更激发了阿逸与林嘉参与经营的兴趣。为了实现“正规化”经营,郑光正提出要成立一家公司。他把目光投向了阿逸:“我和林嘉都是台湾户籍,注册公司手续比较繁琐,你是大陆人,可否以你的名字注册这个公司呢?”
没有心理准备的阿逸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郑光正又说道:“不必担心,只要以你的身份设立就好,注册的钱也不用你出,以后的经营管理也不用你负责,每月给你2000元,如果经营业绩好还会有奖励。”听着眼前这位大哥如此慷慨大方,又是林嘉从小的朋友,阿逸没有更多的思索便同意了。
看到阿逸同意依计行事,郑光正心中一阵窃喜。之后,他马上找到一家代理注册成立公司的中介机构,通过垫资、增资再抽资的方式,注册了厦门四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很快公司的各种手续便办了下来。对这个与代理劳务输出不沾边的咨询公司,阿逸这些人觉得只要不被查到、能赚钱就行,所以他们都没有向郑光正提出异议。看到郑光正仅花了几千元就办出了一家公司,又很快搞定了办公地点,各种事情做得井井有条,阿逸觉得这个台湾商人确实身手不凡,更坚定了与之合作创业的决心。
③ 瞒天过海疯狂作案117人落入圈套
炉灶搭建起来,就等米下锅了,招收外出劳工成了郑光正和阿逸这帮人首先考虑的问题。郑光正心里明白,要招到足够的工人,人脉关系十分关键,于是他看中了林嘉在大陆经商时间长、接触面较广的优势。
郑光正向林嘉分析:“你在大陆发展这么多年,门路广,你参与我的项目,我给你四海公司百分之五的股份,你只要动动嘴介绍些关系就行了,既不影响自己的生意,又能有额外的收入,何乐而不为?”林嘉被老乡说动了,他又找到了另一家商贸公司的老板阿雄,拉他一起经营,郑光正向阿雄许诺,每招到一名工人他可以获得3000元的抽成,阿雄也同意了一起参与“创业”。一拍即合的郑光正、林嘉和阿雄做了分工,郑光正主要负责联络国外客户,接受外国公司的委托,林嘉和阿雄则负责在国内招收劳工。
几天后,郑光正便给公司股东带来了好消息,他已经通过国外的关系拿到了一份订单——为萨尔瓦多一家木材厂和一家成衣厂招揽出国打工者,主要招收伐木工和制衣厂女工。他还仔细向股东分析,这个项目工人出国费用低廉,工资比国内相同的行业多很多,不加班一个月下来也能有6000至7000元的收入,更主要的是所需要的所有手续全部由公司代办。说到兴奋之处,郑光正还神秘地从包里拿出一个“哥斯达黎加劳动部”的公章向众人展示,虽然哥斯达黎加和萨尔瓦多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股东们还是被这位大哥的“神通广大”所折服,进而打消了曾有的疑虑。
对赚钱充满信心的林嘉和阿雄等人开始发展下线,并找到一些职业中介拓展业务,同样承诺招揽到出国打工者会给予可观的佣金,他们把郑光正提供的各类中、外文材料拿给这些中介,中介也对这些材料深信不疑,十分乐意地接受了四海公司的委托。
除了委托中介单位和个人,四海公司还正式招聘员工对外招揽业务。外国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小邓在找工作时,看到了四海公司的招聘信息不仅对口而且充满了诱惑,便投了简历,参加了几轮面试后,小邓获得了在四海公司“发展”的机会。2011年春节,小邓回到河南老家过年,亲友们纷纷请这位见过世面的大学生介绍外出打工的信息。体会到乡亲们赚取辛苦,渴望走出穷山沟的急切心理,小邓便把到萨尔瓦多伐木厂和制衣厂工作的消息提供给众亲友。得知出国打工不仅赚钱快还比国内轻松,不少人动了心。在乡亲们的集体合计下,十几个人东拼西借凑齐了各自所需的2万元保证金并交给了小邓,他们开始期待着在异国的土地上实现发财的梦想。
小陈是厦门同安区的一位农民,他年初到当地一家职业介绍所找工作时,老板极力向他推荐四海公司:“只要交2万元保证金,就可以去中美洲的萨尔瓦多务工,期限3年,包吃住,杂工一个月有500美元,木工一个月可以领800美元,验货员工资更高,有1000美元。”从来没有赚过这么多薪水的小陈心痒了,他盘算着,工厂管吃管住,在国外也不会怎么花钱,三年下来能攒不少钱,回来便可以把自家的老屋翻修一新了。小陈回家和老婆一商量,两人都觉得这是条发财之路,妻子把家里仅有的6000元存款拿了出来,又从亲戚家借来1万多元凑够了保证金,交给了中介公司。两口子做梦都在想何时能启程出国呢!
为了赢得报名者的信任,郑光正还亲自组织对工人的面试。交谈中,他还会拿出笔记本电脑,用聊天软件与一个名叫 “安德烈”的外国人进行视频对话。他向工人介绍,安德烈就是萨尔瓦多伐木工厂的老板,通过视频安德烈会对工人进行提问,郑光正则在一旁做起了翻译。看着如此正规的场面,工人们自然不会认为出国务工是一场骗局。
就这样,郑光正用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皮包公司、虚假的证明材料、私刻的外企公章编织起了一个通往财富彼岸的神话。在他的精心组织和掩饰下,甚至连与他合作的股东和公司员工都始终被蒙在鼓里,来自河南、四川、福建等多个省份的100多人纷纷落入了被骗的圈套,成为了郑光正的提款机。这些报名者本来就是出于贫困才选择了“出国打工”,而当他们把向亲朋好友和高利贷借来的保证金交给四海公司后,却落入了精心伪装的陷阱,落得个“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④害人害己猖狂一时终尝刑罚苦果
看到自己精心设计的这套骗术天衣无缝,屡试不爽,甚至连身边的朋友、老乡都成了自己的“提线木偶”任由操纵,郑光正踌躇不已。但老奸巨猾的他也很清楚,阴暗龌龊的勾当迟早要大白于天下,所以他决定见好就收,携巨款逃之夭夭。
从厦门出发后,郑光正不断变换行踪,又把提前购买的二手奔驰车换成了另一辆二手车,并购买了套牌车牌,还数次更换雇佣来的司机。郑光正还购买了假身份证,扔掉了使用的手机卡,制造了人间蒸发的假象。经过辗转,狡猾的郑光正逃到了四川南充女朋友的家。
接到报案后,公安机关对郑光正展开了追捕。经过2个月的缜密侦查,郑光正在南充被抓获。之后,郑光正被公诉机关以涉嫌合同诈骗向法院提起公诉。
在庭审阶段,郑光正向法庭陈述,自己是台湾的通缉犯,他辩称所持的保证金等费用在通过地下钱庄汇款时被骗走了,但却没有证据支持。法院审理后认为,郑光正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对外劳务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117名被害人210万元,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触犯刑法,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郑光正的犯罪行为给众多受害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社会危害面广,且到案后拒不如实供认罪行,也不如实交代钱款下落,应从严惩处。
2011年12月,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郑光正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其他从犯也得到了相应的惩处。
以身试法者终于受到了法律的严惩,那些被骗者虽然从中介方得到了部分退款,但毕竟在经济上还要承受雪上加霜的痛苦。希望那些同样抱有出国务工发财梦想的打工者,从此案吸取教训,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切莫再误入陷阱,重蹈覆辙。